新聞

2025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聖匠中學 - 2025年10月
盡顯個人才能 成就學生頂尖大學夢
聖公會聖匠中學秉持「忠、訓、勤、勞」的校訓精神,以「栽培敬業樂群生命,創建和諧關愛校園」為己任,培養學生積極學習、勤勞工作及服務人群的精神。吳嘉鳳校長相信每個人都有價值,「不論是哪一類學生,我都希望能夠提供最適合的教育,讓他們愉快學習,找到未來出路。」學校透過優化課堂、人工智能技術、個人發展培育及一系列學生支援,讓同學在六年間展現自我,發展個人價值,成就學生頂尖大學夢。
引入人工智能 促進學習效能
學校多年來一直善用科技配合學與教,提供網上平台,促進學生學習。隨着人工智能的興起,近三年,學校制訂新學習規劃,培養同學善用AI,提升學習效能,讓學生「樂於學習」。如英文科的SolidMemory 平台及引入AI批改作文平台,優化作文批改流程,令教與學更為高效。
學校更自主設計數學自學平台,利用AI生成針對性題目,幫助能力稍弱的學生提升成績。該系統設有積分機制,學生完成任務可賺取積分兌換禮物,有效激發學習動機,解決學習枯燥的問題,提升學習積極性。此外,學校亦引入AI平台應用課程及多媒體創作課程等,提供實用而具趣味的AI教學,引導學生駕馭及善用AI,並與未來社會科技發展做好接軌。
多元化英文教學 為入大學做好準備
配合接着三年的新規劃,英文科廣泛運用AI技術,配合多元化語文活動與分組教學,建構系統性教學策略,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能力。AI應用方面,學校去年開始引入SolidMemory 平台。該平台可依學生個人需要儲存詞彙,提供個人化學習與重溫功能,使學生在短期內充實詞彙庫、提升讀寫能力。老師會每周統計進度,部分學生一周內更可認識數百個生字。
同時,學校與AI 公司合作:一是以AI 協助教師批改作文,減少耗時、增加學生訓練次數, 配搭課後1小時寫作模擬考試,訓練其速度與應試能力,AI軟件與教師的雙重回饋能更有效及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;二是AI口語訓練,學生每1-2周針對熱門話題進行1 分鐘對話練習,AI 從發音、內容、結構各方面給予反饋,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練習口語的機會,幫助他們更熟練掌握口語表達的技巧。
在優化課堂分組教學方面,初中英文分Starters、Movers、Flyers、Masters四組,實現因材施教的果效;另外開展英語大使、早會分享、攤位遊戲等活動,組織新加坡等地英語遊學團,並與歷史科、音樂、藝術等科目展開跨課程活動,如故宮展覽、音樂劇等,營造沉浸式英語環境,這些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,增強跨學科知識,並促進他們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英語。
多元STEAM教育 開拓眼界、增廣見聞
學校透過多元課程與活動開展STEAM教育,為學生提供豐富研習機會,讓他們學以致用。老師會為同學安排一系列的專題研習,從實踐中探索。學校更安排校本創藝科技教育計劃,涵蓋無人機編程與原理、機械人編程與構建、物聯網IOT編程、產品設計思維等內容。此外,學校還組織學生參觀數碼港、科學園,讓學生接觸最新創科動態,啟發他們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,兼具生涯規劃的意義。
課程以外,學校設立STEM學會,教授如無人機、AI應用等新技術,給予同學嘗試、見識與展示的機會,帶領他們參加校外比賽,從比賽與交流中有所得益。而同學亦不負眾望,勇奪不同獎項,例如亞太區STEM/ AI科技創新挑戰賽(中學組)大金獎;更有同學獲頒香港職業先修學校議會主辦的「STEAM教育獎學金」。
開設應用學習課程 兼顧升學與就業發展
學校開設健康護理實務、英文傳意、時裝及形象設計、酒店營運等應用學習課程,不僅兼顧升學與就業發展,更讓學生發展個人價值。該課程配合文憑試的選修科推行,如修讀「旅遊與款待業」的學生,會同步修讀VTC酒店營運課程,並參加額外中英文課程及體驗活動,且合格後可獲頒「職業文憑」,既可讓學科與職業導向課程相互聯繫,更為同學的升學或就業多添一重保障。
推行融情教育 「以人為本」、實現自我價值
學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情教育,貫徹「以人為本」的核心,堅持「每個學生都有價值」的理念。融情教育不僅覆蓋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,也包含非華語學生等群體,從學習、成長到生涯規劃、升學就業,甚至是社交技巧、精神健康等,提供全方位支援。
學校的學習支援組,由專業團隊組成,通過講座、面談及校外資源對接,為學生及家長提供適切的支援,形成教育合力;全體教師亦積極參與相關培訓,為學生提供專業及有效的支援服務。學校針對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學提供支援,為其訂立目標,透過不同的融合活動,包括:課堂的調適、課外學習支援,運動小組、音樂小組、社交小組等,幫助學生重建學習信心與社交能力。透過針對性的支援,使學生在學習、個人發展、社交等方面實現成長蛻變,找到自身價值,建立自信。
關注新來港及中一學生需要 銜接校園新生活
學校致力關注學生的需要,提供適切的支援。針對新來港學生的適應範疇,從語言、生活、學習等方面入手,協助他們逐漸適應與進步。同時,學校也為中一新生提供銜接支援,於暑假期間開設銜接課程,讓學生預先適應中學課程;九月第二周舉辦新生家長日,向家長說明學生入學初期的關注事項、學校課程、校規等要求,明確家校合作方向。
此外,中一階段更設有學習增潤安排,如英文科按學生能力分班教學,另配合新來港學生的需要,開設普通話授課的中文班;入學後安排課後功課輔導班,既幫助學生重塑基礎知識,培養學習自信,也平衡課外活動,全方位幫助新生融入中學生活,享受愉快學習的時光。
全人發展計劃 盡顯個人才能
為推動學生全方位的學習,發展學生不同才能。學校為中一、二級設立「全人發展計劃」,學生需參與民安隊訓練或「戶外探索」學習,以上活動內容側重生活技能與紀律培養,幫助學生建立自律意識;中三級則參加為期五天的外展訓練課程,形成初中三年的完整培育配套。外展訓練課程針對青少年自理能力不足的問題,透過野外活動、自行煮食等環節,訓練學生自理、自律與解難能力。活動期間,學生遠離電子產品,接觸戶外與體能鍛煉,不僅發展學生的抗逆力及團隊精神,還能透過活動思考人生目標。家長在結業禮上亦能清晰見到孩子的轉變。吳校長形容這是一個「另類的學習」,貫穿整個初中階段,培育其責任感、學會感恩,也可以藉此發掘學生的才能。
藉宗教認識生命 實踐發展個人價值
學校重視基督教教育,以生命教育為核心開展一系列課程與活動。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,聖匠針對不同年級設計聚焦不同的生命教育項目,除既有的初中宗教課及高中倫理課外,中一開設生命教育課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;中二設生命教育營強化學習;而中三設「全人發展計劃之外展訓練」讓學生認識神的創造及加強抗逆力。學校也設學生團契職員會培訓領袖生,並開展啟發課程深化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,結合高中「擔挑計劃」實踐「愛」,也透過參與服務展現個人價值、回饋社會。學校的宗教教育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認識生命、將基督教的價值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